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助你圆梦!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教务处、科研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学研究 > 课程建设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国际贸易实务

管理员2022-11-072429


二、课程目标

根据本校“立足南昌、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本课程学习将达到:

获得的知识:

1.掌握国际市场调研与开拓方法货物贸易的报价核算方法;交易磋商的程序和外销合同条款的拟定

2.掌握备货跟单要求及货物进出口租船订舱、报关、报检、保险知识;出口制单结汇、信用证知识、进口单的要点。

培养的能力

1.能按要求进行国际贸易成本核算,并根据交易磋商的结果拟订国际资物买卖合同并做出分折;

2.能办理开信用证、审证、改证业务并完成备货等履约作。

塑造的价值

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在外贸业务往来过程中应时刻保持爱国主义情怀,维护国家形象。最终成为专业素养和人格品质双达标的国际经贸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

本课程建设发展历程:

课程组一直致力于本课程教学方式与教材建设的改革。2019年《国际贸易实务建设与改革》获校级立项并完成;2021年开始双语版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20217依托省级南昌自贸试验区志愿者实践基地开始“课程思政”社会实践训练探索。2018年6月校企联合开发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实务(汉英对照版)》出版;2019年本课程还获得并完成校级双语示范课程建设立项1项,本科核心课程建设立项1项。

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依托省级南昌实验自贸区大学生实践基地开始“课程思政”社会实践训练新模式探索。

2.现代教学手段与信息资源利用与整合实现线上与线下,现场(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与双语教学的有效探索;

3.课程应用实效的进一步拓展(如实训实习、学科竞赛、专业考研等);

4.发挥外实践基地作用,在双导师指导下给学生实现国际贸易实体与模拟运营的创业新业绩

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1.充分利用校内内外实践基地等软硬件条件,开展专业课程思政与课程实战、实训,本课开出率达100%。

2.与南昌海关、海狮集团等紧密开展校企融合,进行学生见习、实训等。

3.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度开展了“实验工厂”化线上线下的“真实产品、真正实战”的业务社会实践探索,如与海狮集团的线上B2C 国际独立站

的运营与实战,与余姚山本电器有限公司的一体化实训等稳步推进。

4.与有关企业的协同育人校企合作项目获得长足进步,已有多项教育部高教司协同育人项目获批立项。

课程教学内容:

1.一般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流程。

2.结合某一特定商品线上线下社会实践:业务实训与实战。

3.进出口业务的各个节点执行情况,以社会实践报告(含业绩等)形式总结。

组织实施及学习支持服务开展情况

1.双导师引导下外经贸业务流程与教学体系构建同步完成,课堂理论教学与项目式实践任务“三实”(实验、实训实战同步展开

2.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业态发展实时同频同振

3.课程教学评价和考核优良均处于良好水平。

社会实践环节的动手训练内容

1.OBE 理念下的项目式实践任务“三实”(实验、实训实战同步同频

2.创新创业背景下的跨境网络营销

3.基于产品KPI 指标体系建立与效果检验

具体做法案例

1.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利用校企联合开发“三实”项目任务开展实践活动。

2.根据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和奖惩机制来激励大家参加专业实践的热情。

3.根据公司跨境实战业务平台,建立业界导师指导下的“三实”业务小组并评定本课程的实践成绩与效果。

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1.以外贸业务全流程,特别是贸易术语和交易磋商运用考核为重点。

2.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通过案例分析、综合判断和报价核算等题目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形成学生的综合成绩,各环节的分值比例为课内操作考核:综合实训实战考核:期末考核=2:4:4。

四、课程建设计划

今后五年课程的持续建设计划

1.把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四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作为未来五年课程建设的首要目标;

2.用1-3年时间力争实现教学手段全仿真化,实践教学项目任务化,双导师制常态化;

3.完成本课程教学改革立项至少省部级1项,并取得阶段性新成果。

4.教学团队建设新进展,至少本课程组培育教学名师1名,“双师型”校企合作导师2-3名。

6.根据本专业建设标准,发起拟定省内本科同类院校本课程标准。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课堂教学在实验中心实验室虚拟仿真条件尚不够完备,内容建设尚有待加强。

2.教学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提升与业界导师的引进任重道远。

3.本课程双语教学的团队建设与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凝练。

4.本课程标准量化指标体系亟待建立。

改革方向和改进措施等

深入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把培养国际经贸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作为课程“务实”改革的努力方向。

具体措施是:

1.紧密结合南昌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对人才需要为主攻方向,持续将课程的“习+训+战”教学模式引向深入,通过学科竞赛、“真实产品运营”等社会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利用“校、企、政”多部门联动机制和校内外教学研究平台,使本课程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丰富,做到持续改进的高质量发展


附件:国际贸易实务:社会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