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助你圆梦!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教务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首页栏目 > 通知公告

应师教字〔2025〕89号关于开展2025年校级智慧课程建设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管理员2025-09-1638

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和国家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转型,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建设质量,经研究,学校决定开展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课程负责人为本校在职教师,讲授申报课程2个完整教学周期以上,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有足够的精力按期完成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及时投入应用并持续更新。   

2.课程建设团队结构合理,课程团队总人数(含负责人)不超过5人。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为人师表、师德高尚,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近3年无教学事故。

3.每位教师作为负责人申报的课程不得超过1项,作为团队成员参与的课程不得超过2项。

4.课程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利益。

5.有校级课程建设在研项目尚未结题的课程负责人不得申报此次智慧课程建设项目。

二、建设内容

选择功能齐备的智慧教育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强化教学过程的管理效能,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推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建设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建设理念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基于课程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提供更符合学生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建设。引入“数字人”、智能助教、虚拟导师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难点解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智能推荐相应的教学资源,促进自主学习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

3.富媒体教学资源整合。基于课程知识图谱、专业知识图谱、能力图谱等梳理教学内容,整合包括微视频、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文献资料等富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体验。

4.多元化教学场景搭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搭建虚拟教室、实验室和学习社区等泛在化智慧场景,借助“云端”的开放性,为学生、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创造更丰富、开放和互动的学习环境,加深课堂沉浸感和体验感。

5.实时学情监测和分析。利用大数据、大模型等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及时的学情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优化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实现课堂的智慧管理和智能决策。

6.课程改革创新成效。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学生满意度高。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能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三、建设要求

智慧课程建设完成后须于2026年运行一学期后进行验收。建设要求主要包括:

1.建设完整的课程知识图谱以及数字化教学内容,提供一学期的课程实施成果报告。

2.课程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应形成智慧课程教学应用案例1~2个。

3.提供完整的教学大纲、教案及课堂教学设计。

4.保证智慧课程中的教材、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作业、测试等数字资源均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重视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构建课程内容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应注明出处。使用的地图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地图审核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四、申报流程

1.课程负责人填写《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智慧课程建设申报书》(附件1)提交至所属二级学院。

2.二级学院对课程负责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汇总,填写《申报汇总表》(附件2),统一报送材料至教务处致真楼337办公室。

1)纸质材料:《申报书》(一式三份,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申报汇总表》(一式一份,A4纸双面打印,需二级学院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2)电子材料:以“部门+校级智慧课程申报材料”命名建立文件夹,内含申报书PDF电子版,以“申请人姓名+课程名称”命名。同时,将《申报汇总表》word版一次性发送指定邮箱。

3.截止时间:即日起至10月10日10:00 止,逾期不予受理。

4.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发文公布。

五、其他事项

1.学校将根据课程具体情况内容及实际需求对立项建设的智慧课程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2.在国家级、省级智慧课程遴选时,学校将从本次立项的智慧课程中择优推荐。

3.学校对立项的校级智慧课程实施动态管理,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检测。建设期满,将依据建设内容及要求进行课程验收。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课程,将取消课程相关认定并追回相关经费。

4.各二级学院应结合专业特点、师资情况和课程体系等,做好本单位智慧课程建设规划,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智慧课程建设及应用,对立项课程负责人提供必要支持。

 

联系人:陈老师,电话:0792-7137336,电子邮箱:553186205@qq.com。

 

 

附件:1.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智慧课程建设申报书

    2.申报汇总表

     

 

                            教务处

                                                                 202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