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助你圆梦!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教务处、科研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学研究 > 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

管理员2022-02-23485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毫无疑问,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的思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上述鲜明特征。本人自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一直承担哲学专业本科生“人的哲学”课程,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系统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之中,努力落实课程思政的各项要求。

“人的哲学”课程主要围绕“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与自我实现”等人学基本问题展开,着重阐述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以及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与西方人性学说。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我注重建构问题、原著与方法“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以四个人学基本问题为授课线索,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等部分)《关于费尔巴哈提纲》《1857-1858经济学手稿》(关于人类历史发展三阶段的相关论述)《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共产党宣言》、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为研读材料,在讲授过程中,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解读与分析;另一方面,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研究人学问题的方法论指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反思社会热点问题(如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问题、基因编辑引发的伦理争议、消费社会中的身份认同等),共同体察“为人”之“道”与“在世”之“理”。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人与道德的著作篇章外,课程还会涉及《斐多篇》(柏拉图)《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斯宾诺莎)《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康德)《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善恶的彼岸》(尼采)《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人论》(卡西尔)《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和《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新原人》(冯友兰)《人生十论》(钱穆)《人心与人生》(梁漱溟)等西方与中国人学经典著作。

事实上,从“我是谁”到“人是什么”,人学思考不应局限于古往今来哲学家的冥思苦想,更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扪心自问的关键问题。在授课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人生。从四个人学基本问题出发,设置“生存与死亡”、“自我与他者”、“德性与幸福”、“哲学与人生”四组讨论话题,组织学生组成“人哲学习小组”对上述话题任选其一进行课下学习,之后每个小组在课堂上依次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相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深入交流,使得课堂成为一个开放性的讨论空间。

不仅如此,我还注重将身边事融入到课堂中。2019年6月,学院优秀毕业生黄文秀同志在扶贫一线不幸遇难,习近平总书记为此做了专门批示,我将文秀学长为家乡扶贫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先进事迹整合进“人的价值”这一模块的教学之中,使文秀同志的优秀品质永葆青春。此外,本人自2007年8月来到北师大哲学学院以来,一直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定期在班级中组织开展读书会(在非毕业年级,读书会一学期一般开展三次),将对人的哲学思考、特别是马克思的人学观从课堂延伸到班级;与此同时,本人自2013年9月起,一直担任本科新生导师,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渗透在每周一次的新生读书会中,真正做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

众所周知,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培养和践行十分重要。如何帮助当代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是每一名大学教师的时代使命。“人的哲学”作为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群的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课程特点,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的过程中,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应该且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就此而言,大学的哲学课堂不应单纯传授哲学史知识与讲解哲学原理,更应成为人格养成、人性涵养的园地。经过十几年“人的哲学”教学实践,我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关方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为一体,力争使马克思主义“跳出文本”、“走出教室”,全方位、多角度地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的总体要求,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